繼去年我們在重慶追尋辣與麻的體驗,這一次,ABV團隊來到中南部的湖南省。
長沙夜市的煙火氣、張家界的雲海石峰、鳳凰古城的悠悠古韻,這裡不僅有讓味蕾刺激的辣椒盛宴,也有讓雙腳顫抖的玻璃棧道。從城市到山水,從街邊到名廚,這場旅程我們不僅要挑戰湖南人的重口味,還要在奇峰峭壁間測試自己的膽量。
■時間:2025/04/17 ~ 2025/04/23
■任務分配:
⟡ 菜色學習:Barry
⟡ 影像紀錄:Camilo、Jay爸、明倫、美哥、Fish、Linda、碩亨、盧瀚、旋、哲騰、冠傑、Debbie、振嘉
⟡ 行程統籌:Camilo、Jay爸
⟡ 當地協助:Camilo、Jay爸、楊導
■餐廳名單(共訪6間):天寶兄弟、費大廚、土家族特色料理餐廳
■主要景點:天門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鳳凰古城
天寶兄弟
在長沙前,載各個網路平台上看著地區必吃餐點,其中一個就是小龍蝦,配著香辣醬汁,扒下龍蝦殼,沾上紅色醬汁,再加一點店家提供的清水麵,飽足感滿分,再配上冰啤酒更是一絕。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原產於美洲,20世紀中期來到中國,曾經被視為外來入侵的物種,在農民的嘗試下,搖身變成宵夜的好夥伴。湖南的做法以香辣和重油為主,並加入大量蒜末、辣椒和花椒,香氣豐富,口感鮮甜。
費大廚
辣椒炒肉:辣椒是餐桌上的常客,辣椒炒肉更是經典中的經典,費大廚使用螺絲椒與黑豬肉片爆炒而成,滿滿的鍋氣搭配微辣的口感,是湖南人”家”的味道。
辣椒皮蛋擂茄子:湘菜中的「擂菜」文化來自農民用木杵搗碎食材的習慣,將烤過的茄子與切塊的皮蛋一同在缽中搗碎,加入辣椒與蒜末拌勻,濃稠的茄泥帶著微燙的香氣,配米飯或饅頭都是絕配。
張家界—土家族特色料理
涼薯料理:在湘菜中有許多不同的做法,例如與臘肉拌炒、涼拌,甚至也有店家將涼薯當成水果呈現,有解膩及綜合口味的效果,實際吃起來像在吃水梨一樣,滿滿的水分帶點微甜。
土家臘肉:在冬至前後,土家人會使用鹽巴、花椒、橘子皮將豬肉醃漬後,再以柴火燻烤而成。走進張家界的餐館,都能點到不同料理方式的土家臘肉,鹹香的口味,正是餐桌上最好的下飯菜。
土家三下鍋:所謂的”三下”指的是土家族吃飯前的習俗—下跪、下鍋、下筷。在歷史記載中是湘西於抗戰時,在春節期間因為了打仗無法過多停留家園,而將各家的年夜飯加在一起煮成一鍋,通常以臘肉、蘿蔔、血豆腐翻炒而成,如今用臘肉、肥腸、蔬菜拌炒,以干鍋的方式呈現,口味稍重,配飯剛剛好。
干鍋娃娃魚:娃娃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兩棲動物,也是中國的二級保護動物,而在張家界的王國興先生研發出人工養殖的方式,使娃娃魚得以販售。並且將娃娃魚搬上餐桌,當我們聽著導遊的介紹,有些嚇人但吃起來口感Q彈有勁且夾帶著醬香,是張家界的經典名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