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認識精釀啤酒〉中,我們聊到了什麼是精釀啤酒。你或許還記得那句話——啤酒不只是飲品,而是一種文化的語言。今天,我們要從歷史出發,帶你看見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酒」是如何誕生、演變,並一步步走向今日的精釀浪潮。而下一篇,我們會談啤酒的靈魂──「原料」。在那之前,就讓這段旅程從九千年前開始。
起點:啤酒誕生於農業與發酵的偶然

九千多年前,當人類從遊牧轉向農耕,有人意外發現泡在水裡的穀物會自然發酵。液體表面浮起細小氣泡,帶出微甜與醉意。那是啤酒最初的樣貌。在美索不達米亞與古埃及,啤酒被視為「液體麵包」,既能充飢又能保存穀物。它同時是日常飲品、宗教祭品與社交媒介。
西元前 3300 年,蘇美人在黏土板上留下人類最早的啤酒配方,稱為「Sikaru」。
西元前 1772 年,《漢摩拉比法典》更規定了啤酒的販售與釀造條例——這意味著啤酒在古代已不只是飲料,而是一種文明的秩序。
苦味的出現:啤酒花改變了一切

時間來到 9 世紀,啤酒的風味迎來轉折。釀酒師發現,將啤酒花(Hops)加入釀造不僅能增添香氣,還能抑制腐敗。那股微苦的香氣,成為啤酒最經典的味道之一。
1040 年,德國巴伐利亞的 Weihenstephan 修道院啤酒廠成立,是世界上最古老、仍在營運的啤酒廠。修道士在齋戒期間飲用啤酒補充營養,也讓啤酒在宗教與民間生活之間建立了深厚連結。
1516 年,《巴伐利亞啤酒純釀法》(Reinheitsgebot)頒布,規定啤酒只能使用水、麥芽、啤酒花與酵母。這條法令奠定了現代啤酒品質的基礎,也讓「德式啤酒精神」傳承至今。
工業革命:啤酒走出修道院,走向全世界

十八、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讓啤酒正式進入現代化生產。
1810 年,巴伐利亞王子路德維希與公主泰瑞莎的婚禮上舉辦了第一屆慕尼黑啤酒節,自此成為全球最大啤酒盛會。
1839 年,捷克皮爾森市成立「市民釀酒廠」,三年後誕生了第一桶金黃色皮爾森啤酒(Pilsner Urquell)。它的清透色澤與乾爽口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啤酒的印象。
1864 年,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提出微生物理論並發明巴氏殺菌法,讓啤酒能長時間保存並穩定出口。
十九世紀後期,鋸齒瓶蓋(Crown Cork)、玻璃瓶與冷藏技術問世,啤酒從地方釀造品變成了全球貿易商品。它開始出現在港口、餐館與家庭餐桌上,成為工業化世界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
禁酒與復興:啤酒的現代挑戰

二十世紀初,美國進入禁酒時代。1919 年《禁酒令》頒布,成千上萬的釀酒廠被迫停產。直到 1933 年禁令解除,啤酒才重返市場。
然而,大規模製造帶來的副作用逐漸浮現。為了降低成本、追求輕盈口感,許多酒廠以玉米與稻米取代部分麥芽。啤酒變得容易飲用,也失去了原本的靈魂。
1965 年,美國人 Fritz Maytag 收購舊金山的 Anchor Brewing,復興傳統小批量釀造,開啟現代精釀運動。
1971 年,英國的「真愛爾運動」(CAMRA)呼籲保護傳統啤酒風格。
1979 年,美國家釀合法化,小型釀酒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啤酒,再次回到手工與創造的懷抱。
精釀革命:自由、創造與風味的再生

1990 年代以後,啤酒世界進入創新時代。釀酒師開始使用咖啡豆、香料、水果與橡木桶,挑戰風味極限。
1995 年,首支威士忌桶陳啤酒問世,帶來濃郁的煙燻與酒香。
2005 年,美國釀酒師協會(Brewers Association)正式定義精釀啤酒:「小規模、獨立、富創造力」。
2016 年,比利時啤酒文化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告啤酒不再只是飲品,而是文化資產的一部分。
ABV 與世界啤酒文化的交會:在餐桌上完成的風味旅行

隨著全球精釀文化的興起,台灣也掀起屬於自己的啤酒革命。從早期以進口品牌為主,到如今本地酒廠與啤酒餐廳的崛起,消費者開始學會「喝懂啤酒」。
ABV Bar & Kitchen 啤酒餐廳領導品牌 以「用啤酒環遊世界」為理念,將世界各地的風味匯聚於同一張餐桌。
從中南美洲的香料氣息、加勒比海的熱帶風情,到歐陸料理的細膩層次;從韓式與日式的醬香文化,到南洋料理的辛香與串串料理的煙火氣;再到美式餐酒館的經典靈魂——ABV 將各國料理與精釀啤酒巧妙結合,實踐「餐酒搭配」的精神。
在這裡,啤酒不只是飲品,更是料理的一部分。每一道菜、每一款啤酒,都在對話、在融合,讓人透過味覺真正感受到「世界在 ABV 餐桌上相遇」。
結語:從歷史回望,啤酒是一場文化的旅行

啤酒的歷史長達九千年,從農業社會到現代城市,從修道院到酒吧,它見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成為文化記憶的一部分。精釀啤酒的誕生,不只是工藝復興,更是對「真實風味」的追尋。而 ABV,正是這場文化旅行的延續者。讓世界的啤酒文化在台灣繼續發酵,在每一次舉杯之間,重新品味時間與故事。
➡︎ 延伸閱讀: ABV Bar & Kitchen 帶你認識精釀啤酒:從被忽視的日常飲品到風味文化的革命

